又是一年雷锋日,相关的报道、活动紧锣密鼓,迅速地渗入了街头巷尾人们的话题中。雷锋,这个让中国人温习了近半个世纪的名字又仿佛再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般,鲜活了起来。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每分每秒都关注不同新鲜事物的节奏下,匆忙得几乎失了根。学习雷锋,这多少让人欣慰——“噢!原来还有一些没丢下的东西,一直在。”无论历史走过了多久,无论我们赶路的脚步快慢,这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雷锋精神早在人们的心中扎了根,成为中国人绕不开的一道坐标。 大德敦化,小德川流。我们赞美雷锋,并不因为他建树多么伟大的功勋,只因为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无私奉献,在日常生活中闪耀出的人性光辉。位与力人人所异,德人人可同。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楷模,正在于他把小我与大我有机地融入了起来,并且在奉献大我、成就小我的过程中,迸发出了充满生命力的精神力量。 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价值,也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实现。世界的美好,莫过于她的细微;人的伟大,莫过于他的平凡。 当人们经过对雷锋的探寻,发觉他也写诗、赶时髦。但这样充满世俗气息的解读却令雷锋更加地鲜活可爱了。 对美好的引导,要好过对恶的约束。促进社会良性、文明发展的的利器并非政治,更不是法律,而是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信仰驱动。当人性被善补满、精神受高尚驱使,社会中每一个小我以建设和服务为乐时,社会才可谓真正和谐。 在中国社会普遍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的当下,我们重提“学习雷锋”, 需要的并非学雷锋的简单形式,而是倡导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对真、善、美的追求,向精神信仰寻求归属。 幸而,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向内心的叩问、向信仰的追求从未停止。 在雷锋逝世的第50年,我们回顾一路的进步,总有无数前进的坐标激励着我们。他们用生命点亮灯塔,守护着信仰的精神家园:王进喜、焦裕禄、李素丽、杨善洲……这些深深镌刻在祖国大地上的响亮名字,传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同细流汇为汪洋,用精神的温度、信仰的力量,感召与涤荡着每一个国人的灵魂,为中国的点滴进步提供着不竭的源泉。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当我们再学雷锋,重新反思,方知个体能量之大,更深知小我责任之重。前进路上,让你我共续“为人民服务”之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李湫莲)
|